管理员
发表于 2025-5-9 08:47:39
什么是工作流(Workflow)? 工作流(Workflow):固定的流程,如流水线式的执行,每一步按照规则进行。像工厂流水线,严格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操作。适合结构化、可预测的任务。去麦当劳点餐,这就是一个工作流。 什么是智能体(Agent)? 智能体(Agent):自主决策(不需要人工设计 Prompt 逻辑和工具调用),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,根据环境调整执行方式。像经验丰富的员工,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策略。适用于开放性问题。相对而言外卖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。 一个智能体 = 多个工作流的组合 智能体可以拆解为多个子任务,而每个子任务可能是一个工作流。 |
管理员
发表于 2025-5-9 08:48:42
何时用工作流,何时用智能体? 先用工作流解决问题,只有在必要时才增加智能体的自主性。 如果任务可以预先设计出合理的执行流程,就优先使用工作流,因为它更高效、低成本、可控。而如果任务复杂多变,需要 LLM 自己规划步骤,就可以使用智能体,但要注意成本和错误控制。这么一看,有的其实根本“不配”叫智能体,直接叫“智能工作流”或者“自动化助手”更实在些,但也没办法,毕竟智能体三个字听着可比工作流带劲多了。 有啥用? 很多人可能就会说了,搞明白有啥用啊,能解决问题不就完了,管它是工作流还是智能体呢。我觉得还是有点用的,尤其是决策者。理解它们的本质,可以避免被营销话术忽悠,选出真正有用的方案。 如果任务可以标准化、固定流程执行,就用工作流,更简单、高效、可控,适合自动化执行。 如果任务需要灵活应对复杂情况,才考虑智能体,但智能体的计算成本更高,也更难控制结果。 无论是做产品、优化流程,还是理解AI的实际能力,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解决方案。 比如客服系统, 99% 的常见问题(如“如何退款?”)可以用工作流自动处理。 但遇到情绪激动的用户,就需要智能体来判断并调整回复方式。 比如企业内部自动化, 工作流适合审批流程、财务报销、订单处理等。 智能体适合分析数据、智能推荐、个性化客户服务等。 也算是有助于做更聪明的决策,少走弯路不是? 其他 大模型本身是不是智能体(Agent)?那智能体(Agent)是不是大模型么? 我觉得不是吧,现在的大模型看来更像是个大脑,要把眼睛,手什么都加上才算?毕竟智能体得干执行层面的活儿嘛。 智能体 = 有大脑 + 眼睛(感知)+ 手(执行)+ 记忆(长期知识)+ 反馈机制(优化) 那机器人肯定是咯! 那么未来的大模型发展到一定阶段了,大概率就是智能体本身吧,那智能体算就是大模型本身咯。 那大模型 + MCP算不算智能体呢? 如果大模型完全内化了 MCP(即能自己管理多个任务、动态规划、调整策略,并且像多智能体系统一样协作),那它就可以被称为智能体。 也就是现在都是「外挂」,它只是让 LLM 变得更智能的一种方法,所以还不算智能体。 MCP又是什么玩意儿? 说实话,这个玩意儿我到现在也是一头雾水的,等我体验更多场景了在跟大家说…… 最后我要甩锅了:我们的困惑,本质上是 “Agent” 这个词已经被滥用了。 |
内容推荐
换一批